【乡村振兴典范采访导语】 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教场村,村名来历:据村志记载,1547年-1552年间,县令王家士在城北设立教场一处作为操练习武之处,明崇祯年间(1628 年-1644年)章氏自今江西省南昌市迁址教场东侧定居而得村名为教场村。2011年合并为教场中心村,辖教场村、北陈家庄村、河头庄村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21亩,共有村民651户、2562人,党员119人、划分网格12个,有农村经济合作社3个,主要产业是大樱桃种植、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红木产业已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企业30多家,是目前县域内乃至周边县市区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据媒体评价:临朐县城关街道教场村两委班子带领老百姓谋发展的做法,在城关街道起到了带头与引领作用。环境美、颜值新、产业兴的发展成果,展示出教场村两委班子成为百姓“主心骨”的风范。
勇于担当,守“本色”
抓党建,筑牢发展“压舱石”
教场村两委班子坚持发展方向,全力振兴乡村,党建强则发展强。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强村、产业发展富村、共建共治兴村”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红木加工和大樱桃产业,实现了农村由底子薄、动力弱、效益低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华丽转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两委”班子建设中,注重将产业发展带头人和致富能人选入“两委”班子,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不断提升抓乡村振兴工作能力。在集体议事决策中,突出党员引领和带头作用,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做到出谋划策、组织引导、主动服务。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结合实际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计划,通过组织领航、头雁领飞、骨干领跑、党员领路,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带领党员群众念好“致富经”,切实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车头”和“领头雁。
敢于作为,有“正气”
善治理,乡村和谐活力旺
据介绍,村上经常组织开展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先树优,村里婆媳吵架的少了,孝道传承也做起来了,家家户户卫生也干净了,村子里精神面貌变化很大。
近年来,临朐县城关街道教场村聚焦破解制约基层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服务质量,统筹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持续深化“红色领航、民心标尺”全域党建品牌,健全落实村、组、片三级网格化管理制度,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决做到由“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跨越,充分发挥党员、群众代表示范带头作用,深化移风易俗,成为文明新风“引领员”、理论政策“宣传员”、邻里矛盾“调解员”。同时建立了“家美村靓积分超市”、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制度,常态化开展了“最美家庭”“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不断激发乡村“善治”内生动力。深化安全维稳,扎实推进“结对关爱”帮扶行动,着力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提升发展铸“品质”
育新风,彰显乡村富足美
“本公约、要牢记,跟党走、谋生计,勤劳作、易风俗,降彩礼、倡新办,白事简、不奢靡……”走进临朐县城关街道教场村党群服务中心,一行行清晰的《村规民约》映入眼帘,深入人心。临朐县城关街道教场村创新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一约三会”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自从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大家都自觉遵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良风气减少了,生活也更富足了。”对于村里移风易俗的改变,村民们露出了开心幸福的笑容。
和美乡村,不仅是生态环境之美、人居环境之美,更是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之美。近年来,教场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围绕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等重点任务,以“宣讲+文艺”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党的好声音、好政策。深入开展宣传宣讲,开展“一村一戏”文艺展演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促共进,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一个个创新阵地,一场场精彩宣讲,一次次暖心演出……教场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创新理论宣讲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努力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青山粉黛美如画,和美乡村梳靓妆。眼下,教场村产业兴旺,百姓幸福,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文明的新风吹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乡亲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滋味了。
(作者:鲁政宣 潍农讯 临广闻 马程 余庆 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