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文明象征、精神图腾的龙备受尊崇,我们这‘龙元素’特别受广大群众欢迎,传统佳节搭配传统表演更有年味儿!”日前,刚从外地演出回来的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黄河龙狮文化合作社负责人杨飞龙说,“我们每到过年都是最忙的时候,要兵分几路应邀去全国各地进行表演。”
据了解,武陟县西陶镇黄河龙狮文化合作社成立于2023年4月,共有2个分社,包含“西陶武狮”和“黄河飞龙”两个文艺团队,现有龙狮专业辅导教师15人、职业演出人员50余人,年演出100余场次。
2023年11月,武陟县西陶镇黄河龙狮文化合作社荣获2023年“河南省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2023年12月,“黄河飞龙”首次被列入全国鞭陀龙大赛项目。
武陟县西陶镇紧邻黄(沁)河,“西陶武狮”就是产生于这一地区,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一百多年前,西陶镇西陶村杨氏武堂掌门人在本村成立了自己的舞狮队,并将家传的长拳、洪拳、查拳等武术动作套路转化运用到狮舞表演当中,舞武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2020年12月,“西陶武狮”入选焦作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35岁的杨飞龙是“西陶武狮”代表性传承人。
2000年,“西陶武狮”第三代传人杨麦成受邀到广州进行表演时,留下孙子杨飞龙在当地学习南狮。杨飞龙7年后学成返乡,成立了舞狮队,并将南北舞狮表演进行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形式。
2017年,杨飞龙带领“西陶武狮”团队参加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北朱村庙会,看到由张良和相英创作的“黄河飞龙”节目时,被其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舞龙所震撼:“我在全国各地参加各类交流比赛活动,这种舞龙道具和表演形式从未见过。”
杨飞龙意识到,“黄河飞龙”既是一项易于学习、推广的大众体育健身项目,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将来有可能成为龙狮界的“新生代”。他当即决定加入飞龙团队,与张良、相英强强联合,助推“黄河飞龙”事业发展。
据杨飞龙介绍,“黄河飞龙”是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将黄河文化、太极文化、中华龙文化相融合,对龙体进行改良,设计成圆筒形状的筒龙,立体逼真,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他创新表演形式,通过高竿延展舞龙高度和表演空间,使灌风的高空飞龙灵动丰满飘逸大气,展现出中华龙的精神气韵。
“黄河飞龙”虽然在焦作地区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但放眼全省、全国知者甚少。杨飞龙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在龙狮界推广“黄河飞龙”,带领团队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交流展示活动。短短几年时间,“黄河飞龙”在全国多个地市得到广泛传播,飞龙团队在江苏、安徽、江西等多地进行演出,舞龙道具远销山东、黑龙江、广东等地。
“我就是想让传统的龙狮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把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杨飞龙说。
经过多年砥砺发展,杨飞龙不断与全国各地的龙狮前辈交流学习,积极参加国家级赛事和龙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任国家级裁判、国家级教练。他带领团队参加国际民族民间醒狮公开赛等多项龙狮大赛交流活动,并屡获大奖,连续三年获得河南省民间体育大赛冠军、荣获第十三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创意龙狮“黄河飞龙”一等奖。
目前,“黄河飞龙”在全国各地有100多个推广传承社会团体。“西陶武狮”在全国也有近20个传承群体。2023年12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4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杨飞龙带领团队表演的“西陶武狮”“黄河飞龙”,作为开场节目,充分展示了黄河龙狮文化风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近年来,武陟县自觉扛起黄河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全面加快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大力实施黄河大运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常态化开展黄河龙狮等非遗展示展演和传承活动,着力打造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承核心示范区,进一步叫响黄河文化品牌。
“西陶武狮、黄河飞龙是生活在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载体和智慧结晶,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是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将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黄河文化的保护、弘扬、传承力度,深入推进龙狮文化事业的发展,为繁荣社会文化市场和发展大众体育健身事业贡献力量。”武陟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许二军说。(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