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船舶日益增大,港口建设和设施改造在满足现代船舶吞吐能力的要求下变得愈发重要。现代港口不仅需要提升水深和码头结构,还对护舷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保障港口设施和船舶安全的重要部件,航运护舷的技术革新与产品升级至关重要。据相关数据显示, 2024 年全球海上护舷市场销售额达到 7.34 亿美元,预计2031 年将达到9.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3.5%(2025-2031)。在中国,航运护舷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然而,随着港口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鼓型护舷(SCK)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港口的多样化需求,其冲击吸收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在高频繁靠泊的环境下,港口设施面临更高的维修和维护成本,并影响作业效率。全球贸易增长,港口的吞吐量和船舶吨位不断增大,进一步提升了对航运护舷的性能、可靠性和便捷维护的要求。
基于行业痛点,特瑞堡航运与基建业务部发布了《“锥”破传统:港口护舷的降本增效新解》白皮书,深入分析了超级锥型护舷(SCN)相较于传统护舷在设计、性能、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特瑞堡的超级锥型护舷(SCN)在成本效益上具有显著优势。通过优化结构设计,SCN减少了材料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其更高的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长期运营成本显著降低。与传统鼓型护舷(52.5%)相比,SCN的额定形变量高达72%,大大提升了能量吸收能力,有效减少了船舶靠泊时对设施的冲击,降低了因护舷失效导致的设备损坏和维修成本。
此外,SCN护舷的安装设计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码头布局和船舶类型定制,缩短了安装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进一步降低了项目的整体成本。为了确保SCN护舷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最佳性能,特瑞堡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包括方案设计、产品选型、安装调试和售后维护,确保客户获得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运营成果。
《“锥”破传统:港口护舷的降本增效新解》白皮书的发布,不仅为港口和船舶运营企业提供了更先进、更可靠的护舷解决方案,也推动了行业内的设计创新和产品升级,促进护舷行业向更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