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铁路上的幸福专列:当岭南银发族遇见天山明月

铁路上的幸福专列:当岭南银发族遇见天山明月

2025年4月10日5时35分,韶关东站的晨雾中响起一声清亮汽笛,Y488次旅游专列载着125名平均年龄60岁的岭南老人驶向喀什,在万里铁道线上描绘出老龄化社会的最美夕阳红。当”银发旅游热”遇上”对口援疆潮”,这趟开往天山的列车正成为观察中国式养老新图景的流动窗口。

银发专列里的”诗与远方”。在列车8号车厢,73岁的岭南画派传人陈伯支起画板,将窗外祁连山的雪峰化作水墨丹青;12号车厢里,广府咸水歌非遗传承人梁婆婆带着老姐妹排练新编的《天山粤韵》;餐车上,三代铁路世家的张叔用手机直播着”列车上的早茶市”。这些生动场景,颠覆了传统”老年游”的刻板印象。专列配备的随车医疗团队、适老化设施改造、慢节奏行程设计,让”银浪”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精准回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老年旅游预订量同比激增235%,”银发专列”一票难求的背后,是2.4万亿银发经济市场的澎湃动能。

铁路动脉上的”疆粤对话”。这趟跨越5000公里的旅程,悄然架起区域协作的新桥梁。在喀什老城,粤菜大师与维吾尔族厨师共同研发的”雪莲凤爪”成为爆款;吐鲁番葡萄沟里,广东农业专家正指导农户搭建智能灌溉系统;列车经停的18个站点中,7处是广东对口援建项目。当珠三角的”银发体验官”遇见大漠胡杨,带来的不仅是旅游消费,更是产业协作的种子。正如哈密文旅局局长所说:”每趟专列都是移动的招商会,长者们用手机镜头让新疆之美直达大湾区朋友圈。”

全龄友好社会的”幸福刻度”。从车厢里的无障碍洗手间到景区”30分钟医疗圈”,从配备粤语讲解员的天山天池到可调节硬度的列车卧具,细节处彰显社会治理的温度。广铁集团联合三甲医院开发的”健康云监护系统”,让子女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父母体征数据;文旅部门定制的”慢游护照”,集纳了书法写生、民俗体验等23种文化打卡项目。这些创新既是对”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生动实践,更是对”老有颐养”民生承诺的温暖回应。正如乘客李伯所言:”这不是一趟旅行,而是国家为我们定制的晚年礼赞。”

当”银发专列”驶过河西走廊,车窗内外正上演着动人的时代叙事:车内是手持智能设备的”潮老人”在抖音分享见闻,车外是广州援建的太阳能板在戈壁滩上熠熠生辉。这趟列车丈量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社会文明的新高度。从珠江之滨到天山脚下,铁轨上跃动的银色光芒,正编织着一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奏响全龄友好型社会的时代和弦。在这里,老龄化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社会发展积淀的宝贵财富,载着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驶向更美好的明天。(陈俊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gcaijingjie.com/zonghe/7386.html

财经街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